在各大互聯網公司觸及到流量天花板的時候,疫Q到來之后,社區團購迎來了爆發期,一路高歌猛進野蠻生長,其中以美團和拼夕夕的多多買菜最為瘋狂,日均超過千萬單,這個市場被眾多互聯網公司所看重,所以哪怕是人民日報第一時間出來批評,但還抵不住流量的誘惑,甚至“投入不設限”,“增加業務板塊”、“為行業賦能”等等理念層出不窮。
一鍵操作,送貨到小區樓下,最為主要的是便宜。幾毛錢幾分錢就能買到的水果蔬菜誰不心動?哪怕都知道后期會割韭菜也無所謂了,先把羊毛薅了再說。但是也或許就是如此,價格擾亂了市場,所以我們常聽到“國內互聯網搶菜販子的生意”,然后,近期,監管部門頻繁出手,開始整頓了,有人會問,為啥就盯著“社區團購”不放手?老百姓也獲利了啊,其實看看俞敏洪的憤怒,也就明白了!
如前面所講,幾分錢的水果,百億的補貼,使得很多平臺出現了售價低于成本價的情況,如此一來,自然是擾亂了正常是市場。
怎么辦?于是相關部門出手了!
如在今年3月的時候對十薈團、橙心優選、多多買菜等平臺進行了處罰;
在5月末,對十薈團不僅進行了處罰還要求某某地區進行整改業務;
然而,就在近期,監管部門開始收緊各個平臺的“一分錢秒殺”活動。
這個就很明顯了,這就不再是對一家兩家的限制,而是表示對社區團購的某些行為,已經忍無可忍,開始多加“關照”了!